線下實體店鋪經濟生態的激活是可持續消費的時代任務,也是讓消費帶來更廣泛可持續價值的時代機遇。作為上海氣候周2025注冊活動之一,上海熠芯品牌管理有限公司(MKTforGOOD)于2025年4月25日在上海薈聚·創聚場舉辦「可持續店鋪品牌化工作坊」。
MKTforGOOD聯合創始人高正指出,實踐出真知,我們在為上百家品牌和機構提供社會與環境議題品牌影響力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發現生態氣候、社會公益、人文關懷等議題,正逐漸融合到商業發展和增長機會中,有更多的品牌在探索與消費者溝通的創新方法,而可持續店鋪則是品牌與消費者產生情感關聯的重要載體。
本次活動MKTforGOOD推出了《2025可持續店鋪運營指南研究計劃》,直擊店鋪的轉型痛點和新消費需求,旨在推動其從「交易場」升級為「可持續價值樞紐」,重構線下經濟的生存邏輯與發展范式。
活動匯聚了政府平臺、行業專家、品牌實踐代表和青年伙伴,聚焦「可持續店鋪」,通過廣泛研討和創想模擬實踐,各位品牌代表也就這一主題開展了圓桌會談,共同拉開可持續店鋪運營的價值共創之旅。
立足國際特色視野,
拓寬可持續發展可能
上海氣候周戰略與設計中心執行總干事朱鵬揚以國際化視野指出,在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應堅持「中國行動」、「亞洲聲音」和「世界標準」。
他指出:“中國堅定地走可持續這條道路,希望通過上海氣候周這樣的平臺,把中國實踐及方案推廣到更多領域、更大范圍,通過標準的互認,推動成為符合國際語境的世界通用標準。”
青合循環經濟與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蔣南青認為,進入經濟轉型階段,循環經濟以其可持續發展的屬性成為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需要用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來看待生產和消費的全過程;
作為消費品牌,不僅應關注到產品本身,更應強調供應鏈中的服務體驗;
需要為消費者講述更多關于產品溯源的故事,并為其提供情緒價值,使其產生更多關于開展可持續消費的意義感。
聚焦三大價值議題,
重構可持續運營邏輯
傳統店鋪運營往往聚焦于促銷與流量轉化,而可持續店鋪的核心在于通過傳播優化「人貨場牌」邏輯,從而更好地借助社會與環境價值的傳遞,升級與消費者的溝通范式,幫助品牌提升商業價值。
而這也正是本次可持續店鋪品牌化工作坊中各品牌代表分享的核心觀點。
1、社會價值傳播:
數字化時代人本立場,如何讓店鋪成為「價值放大器」而非「流量消耗品」?
榮耀ESG經理徐雅純以成都寬窄巷子旗艦店為例,分享現代商業空間如何與環保、藝術相融合。
綠色運營維度:該門店通過節能光源設計、以舊換新回收服務、環保知識講堂等舉措,構建與消費者互動的低碳實踐空間;
人文藝術維度:通過修繕古建筑、文化宣傳及社群影響力激活等方式,為傳統的銷售模式注入創新活力。
這種融合環保理念與文化傳播的創新模式,促進了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鏈接。
攜程集團可持續發展項目總監倪佳琛分享了攜程將鄉村振興戰略融合到文旅行業,以高端民宿為載體,打造可持續旅游消費場景。
為了避免「公益標簽化」,需要在消費互動中使可持續發展目標真正與用戶需求相契合,帶動用戶行為改變,并成功反哺品牌增長點。
在低碳出行產品的推廣中,將「可持續旅游」從品牌概念轉化為平臺展示的數據、標簽,供用戶選擇,在對生活模式的影響和改變中,使得消費者產生對于自然生態議題的認知和體驗。
OATLY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負責人和高級品牌總監林春燕女士介紹了OATLY位于上海衡山路的品牌集合體驗店Hey Barista。
從景德鎮廢棄陶瓷制成的內飾,到從周邊居民家回收而來的電視機幕墻,從回收咖啡膠囊鋁材做的桌椅,到老房梁再生木料制作的大門,低碳消費和循環經濟理念潛入每個角落,使得Hey Barista從單一飲品消費轉向「飲品+教育+社交+公益」的復合空間。
2、環境價值傳遞:
可持續實踐的「最后一公里」難題:如何讓消費者為生態價值買單?
Nespresso全渠道市場部經理王佳易表示,自2015年起,Nespresso在中國大陸推出膠囊回收計劃,通過線下門店回收點和線上「Nespresso奈斯派索膠囊回收計劃」小程序,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回收的咖啡膠囊通過專業處理被賦予「二次生命」,最終達成消費閉環。
作為關鍵樞紐,Nespresso線下門店特別采用可循環材料設計,并設立專屬回收區域,以實際行動踐行可持續理念,參與回收,即可累積兌換特別禮品。
此外,門店還定期舉辦可持續主題活動和會員環保教育,吸引更多人加入綠色行動,共創可持續未來。
3、創新價值共創:
如何以可持續為目標重構「人貨場牌」邏輯,打造新的店鋪商業體?
望丘山CMO周浩指出,望丘山作為新興品牌,在爆品打造的初期就對其持續植入可持續基因,從門店設計到食材管理,再到人員培訓,將其可持續的理念融入供應鏈的各個環節。
在「流量優先」的壓力下,品牌仍要堅持平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門店的后續運作中,更要不斷地將可持續的消費方式投入到更多的實踐之中。
一句話如何理解
「可持續店鋪」
望丘山 周浩:
可持續概念下產生的消費不是一個被動的勸導,而是一個消費者的主動的行為,消費者有意識地關注到門店中的可持續元素,聚焦到環境和社會議題中,最終才會以其消費行為為此買單。
Nespresso 王佳易:
可持續店鋪是品牌理念的五感化呈現。當品牌理念與產品體系踐行可持續,店鋪作為連接消費者的關鍵觸點,才能更直觀生動地傳遞可持續發展故事。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和消費者參與到可持續實踐中,創新材料的工藝和成本也在不斷優化,并逐步融入日常生活。門店在設計與藝術表達上的可持續創新也將成為行業新常態,從而推動類似Nespresso的可持續門店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OATLY 林春燕:
綠色店鋪的評價維度一般包括綠色建筑設計、節能設備使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資源節約、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廢棄物處理。
另外,對外形成最廣泛的消費者觸點,提供環保產品銷售和綠色服務;對內建立起相關制度和員工培訓。不同類型的綠色店鋪可能會根據其自身特點和行業要求有所側重和調整。林總呼吁國家和地區的碳普惠政策可以積極依托綠色店鋪創造減碳場景。
榮耀 徐雅純:
可持續門店的核心理念在于平衡多維度體驗:需融合綠色環保理念、高效服務體系、科技人文融合與藝術美學表達,最終實現與消費者的情感共鳴。
需要以用戶價值為導向——既要通過環保實踐傳遞責任意識,也要用藝術化空間設計增強體驗深度。企業應持續探索如何為消費者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并在動態優化中完善門店的服務生態。
攜程 倪佳琛:
在線上消費場景,對于消費者進行更加透明的信息分享是影響消費者消費趨勢的一個明確因素;而回到線下場景,品牌間通過開展跨界合作,產生「1+1>2」的品牌效應,是品牌開展可持續創新的未來趨勢。
MKTforGOOD聯合創始人高正對于以上品牌負責人的精彩發言作了相關總結,他指出,年輕消費者正在更多地參與到可持續消費的行為中來,而在品牌和消費者之間,必定存在著在買家和賣家關系之外的另一重關系,那就是社會情感上的鏈接——關于地球、關于社區、關于我們的孩子的一個獨立但又聯動于商業身份的全新的邏輯。
MKTforGOOD連續三年發布《中國ESG消費報告》,作為可持續消費趨勢的推動者之一,本次會議推出《2025可持續店鋪運營指南》調研計劃,誠邀社會各界研究者和實踐者聚焦店鋪的可持續價值挖掘,讓店鋪的可持續運營成為品牌價值理念推廣和實踐的最后一公里征程。
感謝青合循環經濟與碳中和研究院、全球創業周校園中心、上海薈聚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同時感謝晨光文具、迪卡儂為本次活動提供的精美的可持續產品,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