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框架正走向整合、互認與統一。同時,可持續發展相關信息披露和管理的立法相繼出臺,從歐盟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CSDDD)、《企業可持續發要求展報告指令》(CSRD)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氣候信息披露要求等,都帶來了更為嚴格的ESG要求。此外,2023年歐洲太陽能協會下屬太陽能管理倡議組織SSI發布了全球首個針對太陽能價值鏈的ESG標準,涵蓋了多晶硅、電池和模塊以及其他組件制造板塊,探討了氣候風險、戰略投資、供應鏈管理等關鍵議題。
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光伏企業不僅需要加強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和效率,同時也需要深入理解ESG的理念,將重要ESG議題的風險識別和管理提升融入到日程企業經營與戰略,以符合日益嚴格的國際標準和市場期待。
現狀:2023年光伏企業在ESG賽道中疾步追趕
隨著ESG和責任投資理念的快速發展, ESG逐漸成為衡量企業價值的重要依據,而ESG評級表現則成為更好量化、直觀地評價企業ESG管理、行動和績效表現的管理工具之一。
基于商道融綠ESG評級方法論與數據對2022年及2023年的樣本評級結果進行系統性分析,2023年僅有1家企業表現為優秀(即A級及以上),一些光伏行業頭部企業在ESG評級成績得到一定提升后,開始進入提升瓶頸期[ 在本研究中,我們基于2023年中國光伏行業上市公司市值,篩選了市值前50的頭部光伏上市公司作為分析樣本]。未來,光伏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適的ESG管理策略,逐步完善ESG管理制度與治理體系,提升ESG量化績效水平,讓更多企業內部行動“走出去”,讓評級機構看得見、看得懂。
建議:外彰內聚,做難而正確的事
用好ESG理念和工具,首先要走出誤區,明確ESG定位。一方面,ESG并非只意味著合規要求或品牌傳播,企業應從發展初期就植入ESG基因,讓ESG成為企業的“顯性基因”;另一方面,ESG不僅關注E(環境)和S(社會)維度的表現,也應關注G(企業治理)維度。其次,企業應秉持持續投入和長期主義的理念,從內部圈層、業務圈層、社會圈層等三個層面,系統性地構建適合自己的可持續發展生態圈,以加強企業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同時,光伏企業需關注重點議題,在氣候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供應鏈環境與人權保護、產品回收利用等方面加大研究與投入,以助力企業實現出海“破局”。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