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省蘇州市印發《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設定了太湖治理“十四五”目標和2030年、2035年遠景工作目標。
據悉,蘇州擁有超過65%的太湖岸線,超過70%的太湖水域,超過80%的太湖峰巒??傮w來看,到“十四五”末,高質量實現“兩保兩提”(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水質黑臭,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提高流域防洪保安與水資源配置能力),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功能持續提升。
《行動方案》明確,到2025年,蘇州國省考斷面水質Ⅱ類比例力爭達到70%,太湖水生植被面積持續增加,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指數提升至“良好”,生態質量指數保持穩定。遠景目標為到2030年,太湖(蘇州轄區)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流域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生態系統質量進一步提升,水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指數進一步提高,厚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蘇州綠色水鄉本底。到2035年,將太湖建成世界級生態湖區、全國湖泊治理的標桿、江南水鄉山水城湖和諧發展的典型示范。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提升。
為了更好地實現上述目標,蘇州《行動方案》明確了6大任務體系40項具體任務。值得關注的是,蘇州將把規范產業準入條件作為減少工業污染入湖的治本之策,高水平規劃建設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大力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優先向沿湖區域布局;大力推進湖泊生態修復,推進環湖陸域湖濱濕地帶建設,高標準建設太湖生態島,筑牢太湖生態安全屏障。
在印發蘇州《行動方案》的基礎上,蘇州還出臺了《蘇州市太湖沿線及其島嶼生物多樣性恢復提升實施方案》《蘇州市太湖沿線環境提升工作方案》《環太湖地區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建設蘇州市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開展太湖地區“一山一策”“一湖一策”“一島一策”治理、“江蘇蘇州太湖湖濱國際重要濕地”申報、太湖博物館、太湖水文化館和太湖研究院組建、蘇州太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設立等工作,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系統性的太湖保護發展新格局。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