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倪浩】近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抽樣結果。有報道稱,歐盟方面在抽樣過程中改變了慣例做法,只選擇了三家中國本土企業作為調查對象,引發業界不滿。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16日下午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歐方有關做法涉嫌違背世貿組織規則,將嚴重扭曲補貼調查結果。何亞東強調,中方敦促歐方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和歐盟法律,盡快糾正錯誤做法。
10月4日,歐盟委員會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10月25日,歐盟委員會宣布,通過抽樣方式確定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三家中國車企為首批調查對象。調查將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并向歐盟出口電動汽車的企業是否獲得中國政府的補貼;二是將原產于中國的補貼電動汽車進口到歐盟是否可能對在歐盟生產電動汽車的生產商造成損害。
何亞東16日表示,歐委會在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中未采用出口量最大代表性標準,只選了三家中國本土企業作為抽樣的企業。歐委會抽樣標準不合規,抽樣過程不透明,抽樣結果不公正,有關做法涉嫌違背世貿組織規則、歐盟法律,是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的歧視性選擇,將嚴重扭曲補貼調查結果。
何亞東認為,歐委會在對歐盟產業的抽樣中排除了產銷量靠前的歐盟成員國企業,這種做法違反常規,抽樣結果根本無法代表歐盟內產業的客觀情況。
何亞東說,“歐委會在盟內產業明確反對的情況下,自主發起反補貼調查,妄稱中國電動汽車對歐盟電動汽車產業帶來損害威脅,完全無視中國汽車產業之間的緊密合作關系。”何亞東強調,中國業界對于歐委會預設調查結果、暗箱操作的做法表示強烈失望和不滿。中方敦促歐方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和歐盟法律,盡快糾正錯誤做法,確保調查公開、公正、公平合規,充分保障相關企業合法權益。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