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R項目自9月開通申報以來,第一批掛網的項目已經陸續結束了公示。雖然起跑線一樣,但是起跑后各個項目的進度可就不一樣了,結束公示的34個項目中,只有中廣核惠州港口一期25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福能海峽公司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C區496兆瓦海上風電項目和三峽新能源江蘇如東 H6(400MW)海上風電場項目三個項目完成了審定,只等提交申請了,不出意外的話,第一個簽發CCER的項目將從這三個項目中誕生。
(來源:微信公眾號“老汪聊碳中和”)
然而這幾個完成審定的項目并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重點是那些在公示期提了意見的項目,特別是林業碳匯項目。哇!那可真是精彩紛呈啊!看得我這個吃瓜群眾自己都腦補了一臺斗爭大戲。
先說說背景,對于碳資產開發,無論是現在的CCER還是以前的CDM,亦或是自愿減排市場的VCS、GS等,都會有一個項目公示期,公示期內項目開發者需要公開PDD及必要的文件,然后所有人都可以在項目下留言提出對項目的疑問。
正常情況下,公示期意見征集都是走個過場,并不會有太多的人提意見,即使提也是提一些宏觀層面的意見,然后業主或者開發方禮節性的回復一下就完事了。只有極個別情況,比如別人搶了你的項目,你氣不過,然后人家公示的時候估計跑去問一大堆問題刁難他。
然后我看了一下新CCER項目下的意見,好家伙!這大到收益分配,小到標點符號,各個都拿著放大鏡來找問題,審得是比DOE還仔細,甚至還有直接質疑項目真實性的,恨不得把項目除之而后快,要說僅僅是為了項目更好來提意見,我是不相信的,感覺有些火藥味在里面。但也可能是我的錯覺,各位可以自行去官網體驗一下,具體的項目意見我就不在這里貼了,容易得罪人。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我還是可以分析分析的。
首先要說的是,第一批部分項目的PDD質量確實不算高,因為CCER暫停得太久,預熱期太長,第一批方法學發布的時候把預期收益吹得太高吸引了很多強資源的圈外人入圈,導致很多項目是強行被無經驗的“關系戶”搶走。所以好多寫PDD的都是他們人生第一次,所以會出現很多低級錯誤,總體完成度不高,這才讓公眾有機會提出這些問題。
其次,我們發現有意見的項目基本集中在林業碳匯項目,因為林業碳匯項目確實有幾個點本身爭議點就比較大,比如權屬問題、林地種植時間前后是否符合方法學要求問題,碳層選取及碳匯量計算問題等。幾乎每個項目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的意見。不得不說,提意見的人里有高人,當DOE都綽綽有余了(或許本來就是DOE?)
最后是我猜測的,可能存在的故意找茬的情況。海風和光熱項目之所以意見少,除了項目本身簡單外,因為大部分都是國央企項目,基本屬于內部消化,沒人去爭也沒人搶。而林業碳匯項目,那搶得,真的是戰火紛飛啊!今天談好的條件,明天就能給你推翻,你三七,我就二八,他就一九,再來就倒貼,有些甚至合同已經簽了都有可能直接撕掉。
你說在這個過程中沒產生點摩擦,我是不信的。要是看到被搶走的項目掛網了還寫這么爛,路過的時候隨便寫點意見那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才有了這么多的意見。不過寫意見都是匿名的,究竟是否有這種情況也就不得而知了。
話說回來,CCER重啟讓碳圈迎來了新的機會,也吸引了一批新的玩家參與其中,不久后,這批新玩家也會成為老玩家。項目公示制度通過公眾的監督會倒逼我們的開發水平不斷提升,這是好事,但是因為項目被搶而故意惡心彼此就沒必要了,畢竟在一個圈子里抬頭不見低頭見嘛。
總之,碳市場才剛起步,未來想象空間足夠,大家一起攜手,共同成長才能讓碳圈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