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促進環境社會治理(ESG)體系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出爐,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按照征求意見稿,本市將推動在京上市公司按照交易所要求披露ESG信息,2027年披露率力爭達到70%左右。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此舉將激發市場主體綠色發展內生動力,助力首都綠色低碳轉型。
所謂“環境社會治理(ESG)”,就是一種充分關注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等非財務因素的企業評級思路和可持續投資實踐,推動企業從單一追求經濟利益到追求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最大化。當前,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主動發布ESG報告,其中的環境信息涉及能源消耗、水資源利用、廢棄物處理等,社會責任信息包括消費者權益、公益事業等,公司治理信息包括股東權益等。不過,目前披露企業數量還不算多,近兩年A股上市公司披露率約三成。
“加強ESG體系建設對推動政府和市場形成合力,支撐首都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本市作為國際交往中心,推動ESG體系高質量發展,對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ESG體系、更好推動ESG國際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既要通過法律法規、標準、行政等約束性措施,推動企業改善生態環境、社會責任等非財務領域的表現;更要用好ESG新政策工具,激發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增強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實施方案》聚焦強化ESG信息披露、加強ESG生態體系建設、支持ESG評級體系高水平特色化發展、豐富和深化ESG實踐、試點示范和構建科學有效監管6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舉措。方案所列的主要任務中,第一項就是強化信息披露。
本市將結合經營主體規模和行業特點,制定通用信息披露標準,逐步推動在京上市公司(包括在京A股和H股上市公司,暫不包括其他上市公司)按照交易所要求披露ESG信息,2027年披露率力爭達到70%左右。同時,積極推動營業額、總資產或員工人數超過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參照本市信息披露標準率先披露ESG信息。
重點領域的ESG披露力度也將加大。方案提出,組織列入環境信息依法披露企業名單的單位依法披露環境信息,鼓勵其他企事業單位自愿披露環境信息,逐步推動金融機構加強環境信息披露工作;積極推動重點碳排放單位,以及重點用能、用水、用塑料等能源資源消耗單位、餐飲和食品經營單位在現行相關報告制度基礎上,大力探索開展能源資源節約、反食品浪費等專題信息披露。
ESG生態體系涉及金融、咨詢、評級、鑒證、標準、信息等多種服務業類型,本市在ESG人才、資金、信息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在此基礎上,本市將推動建立體現中國特色、北京特點、國際可比的ESG評級體系,培育壯大具有北京特色、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ESG評級機構,積極吸引一批國際知名律師事務所、ESG評級機構和鑒證機構等,完善ESG披露、鑒證、戰略、法務等生態服務鏈。
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還將支持北交所上市公司ESG建設,充分發揮北京城市副中心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帶動效應,推進企業ESG信息披露、企業ESG治理等數字化產品創新,支持豐臺區發展ESG服務生態試點。
按照征求意見稿所提的目標,到2035年,北京ESG體系高質量發展步入法治化軌道,信息披露充分高效,生態體系完備,評級體系高水平特色化凸顯,監管體系運轉有效,成為ESG發展全國高地和國際代表性城市。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